企业邮箱

工艺流程

technological process

化纤面料染色

工艺流程简述:

冷堆(本次先行验收暂未实施):根据原环评,根据客户需求,约30%坯布采用冷轧堆的前处理工艺,主要原理为低温长时间反应,堆放时间为24h,是一种节能型、环保型的处理方法。添加助剂为双氧水和液碱,不用水稀释。冷堆温度控制在40℃,采用蒸汽间接加热。

精炼漂煮(本次先行性验收暂未实施):冷堆后道配套漂炼工艺,即是将煮炼、漂白加工合并成一步完成,该工艺具有环保、节能、降耗的特点。主要是去除纺织品上的天然杂质,以及浆料、助剂和其他玷污物,以提高纺织品的润滑性、白度、光泽和尺寸稳定性,利于进一步加工的工序。漂炼温度控制在90℃左右,采用蒸汽间接加热,添加助剂为双氧水、液碱、退浆剂。漂炼后水洗,水洗同样在漂炼机中进行,采用逆流漂洗。

碱减量(本次先行验收暂未实施):根据原环评,根据客户需求约15%坯布需进行碱减量处理。在一定温度下,涤纶纤维在烧碱溶液中于纤维表面产生的水解现象,也叫做涤纶的“剥皮”。涤纶纤维被碱溶液剥皮以后,纱线就会变细,纱线之间移动的空间就会变大,涤纶丝的刚性就会降低,织物的手感会得到明显改善。在热碱溶液作用下克重减轻、手感变软的过程就是涤纶机织物的碱减量。本项目使用间歇式碱减量机,碱减量温度控制在90℃左右,采用蒸汽间接加热,添加助剂为双氧水、液碱、退浆剂。碱减量后水洗同样在碱减量机中进行。

预定型:根据客户要求对织物的组织密度,尺寸做相应的修正,对织物手感及一些特殊功能性进行加工,预定型温度约为160℃。验收项目定型机为天然气直燃定型机。

染色机内前处理水洗:目的主要是去除纱线表层油迹及影响染色上染性能的其它杂质,提高染色质量,前处理温度一般在50℃左右,浴比1:6,根据产品颜色及客户要求,一般清洗4遍。

染色:按照客户的要求,在染机中加入不同的染料、助剂,在一定的温度、压力下,给坯布上色,加热采用蒸汽间接加热。入缸温度为50℃,染色温度在128℃左右,使染料分散到纱线内部。染色升温速率为2℃/min,保温40-60min,保温完成后,染色液降温至70℃左右排出,并进入后道水洗工序。染色过程浴比为1:6。

染色后水洗:染色后的产品要进行水洗,目的是洗去坯布表面残留的浮色。企业为了保证产品染色质量,进行两道水洗。水洗温度约50℃,浴比1:6左右。水洗共两道。

皂洗:为了进一步去除纱线表面残留的浮色,在碱性条件下加入纯碱、保险粉和水,皂洗温度为80℃。升温速率为2℃/min。降温至70℃左右排出,并进入后道水洗工序。

皂洗后水洗:浅色清洗四道,其中第一道清洗水采用最后道清洗水排水,实际排入污水站废水为三道清洗水;深色清洗五道,其中第一道清洗水采用最后道清洗水排水,实际排入污水站废水为四道清洗水;水洗温度约50℃,浴比1:6左右。

柔软:为增加坯布的柔软性,在水中加入柔软剂,50℃条件下进行柔软处理,浴比1:6左右。

脱水:将经染色、柔软等处理好的坯布放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。

定型:减少织物的缩水率,使成品尺寸稳定,保持织物布幅整齐;定型温度约为160℃。本项目定型机为天然气直燃定型机。

拉毛(本次先行验收暂未实施):利用机械作用将织物表面均匀拉出一层绒毛或长毛,使织物松厚柔软,保暖、耐磨性增强,织纹隐蔽,花型柔和优美。

预缩、烘干: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织物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。织物在织造、染整过程中,经向受到张力,经向的屈曲波高减小,因而会出现伸长现象。而亲水性纤维织物浸水湿透时,纤维发生溶胀,经纬纱线的直径增加,从而使经纱屈曲波高增大,织物长度缩短,形成缩水。当织物干燥后,溶胀消失,但纱线之间的摩擦牵制仍使织物保持收缩状态。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蒸汽或喷雾给湿,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,使屈曲波高增大,然后经松式烘干(80-100℃,蒸汽间接加热)。预缩后的坯布缩水率可降低到3%左右,并由于纤维、纱线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搓动,织物手感的柔软性也会得到改善。织物可采用松弛预缩处理,织物经温水浸轧或喷蒸汽后,在松弛状态下缓缓烘干,使织物经、纬向都发生收缩。预缩不添加任何助剂,只补充水,单台日废水量90t,验收项目共2台预缩机,日排放量180t/d。该股废水进入综合废水收集池。

 

化纤面料染色工艺流程图(虚线框为本阶段验收暂未实施内容)

化纤面料染色工艺流程图.jpg

纱线染色
返回列表
水处理工艺流程